发布时间:2022-12-31 来源:
山西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山大教字〔2022〕16号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山西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文件要求,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大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登崇俊良、自强报国”办学传统,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二、总体目标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增强体质、养成习惯、淬炼精神为目标,实施“四年不间断”体育教育综合改革,合理设置体育必修、选修环节,全流程重构体育教育体系;立足于区域体育传统特色项目,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设计多元化体育考核项目,形成“终身锻炼、阳光健康、拼搏向上、自强报国”的校园体育文化。
三、牵头与配合单位
牵头单位:教务处、公共体育学院、体育学院
配合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人力资源处、计划财务处、其他各学院
四、主要任务
1.重构体育课程体系。大学一、二年级保持原有体育必修课开设方式,共128学时,计4学分;大学三年级5学期增设16学时体育必修课,计0.5学分;大学三年级6学期、大学四年级,开设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通识选修课。通过四年不间断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在原有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瑜伽、游泳、健美操、乒乓球、跆拳道、武术养生、水上健美操、美式橄榄球等选项课基础上,增设高尔夫、棒垒球、轮滑、滑冰等新项目,引导和帮助每名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3.建立日常锻炼制度。引入运动监测智能软件,科学设计学生单次运动有效标准、学期累计运动达标标准,将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成绩纳入学生评奖评优体系,评选年度“山大悦跑之星”;探索实施公共体育教师包学院、包班制度,大学四年全程督导学生体育健康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发展特色体育项目。推广武术、棋类、毽球、五禽操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形意拳、心意拳、通背缠拳等地方非遗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形成具有山西大学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
5.构建系统性体育教育模式。不断深化多元、开放、菜单式的体育课程建设,逐步完善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监控机制,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体育竞赛机制,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日常锻炼+体育竞赛”的系统性体育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成长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6.建立山大特色体育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员测试制度,建立课程考核、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查机制,在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体系基础上,增设体质健康证书。
五、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山西大学体育教育工作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体育教育工作,审定体育教育工作年度计划。建立学校体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落实体育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2.加强队伍保障。建立健全体育教育队伍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育相关师生积极参与体育教育工作。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体育教育相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办法;将包班制度下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纳入公共体育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条件。学生承担学校安排的体育教育相关工作,可计入其劳动教育学分,并将其突出贡献纳入学生第二成绩单。
3.加强安全保障。健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
4.加强经费保障。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体育教育;完善投入机制,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保障学校体育教育经费。
山西大学教务处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