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8 来源:
山大教字〔2022〕2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系列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就本次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六卓越一拔尖”2.0版、三级专业认证体系和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标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各专业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的达成,着力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基础型拔尖人才与复合型卓越人才。
二、修订原则
(一)凝练培养目标,彰显专业特色
各专业须依据201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和2020年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目录》),科学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要适应学校定位、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毕业要求要精准、细化、可实施、可衡量,并有效支撑培养目标。
(二)坚持持续改进,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立足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持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建立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之间的实现矩阵,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修读导图,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突出科教融合,提高创新能力
按照“学科支撑专业、专业促进学科”的原则,深化学科创新团队与教学团队、科学研究成果与教学资源建设、学科平台与教学平台的融合,将科研资源、科技成果以及前沿课题不断有效地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重视补充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思想和成果,体现交叉学科的最新进展,促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进一步落实;持续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选修课程,在丰富性、层级性和灵活性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学生自主选修的空间,持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四)深化双创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建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继续加强科研实验室、本科示范实验中心、工程实训中心的共享与开放,健全完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构筑“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全过程融入的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五)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培养目标,在加强和完善智育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实施大学体育“四年不间断”教学改革,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着力深化美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增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新时代劳动思想内涵融入各类课程和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结构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理论教学板块与实践教学板块。理论教学板块下设公共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板块下设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实验模块、实习实践模块、创新实践与劳动技能模块。
(一)理论教学板块
1.公共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军事理论等公共必修课与通识选修课。通识选修课包括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四史”教育、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创业教育7个模块。
2.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两类,其中,专业必修课由主干核心课程与其他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组成;专业选修课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设置,应充分体现专业优势与特色。
(二)实践教学板块
1.公共课程模块。包括军事训练、体育、安全教育等公共必修课。
2.专业实验模块。包括单独设置、单独考核、单独计算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
3.实习实践模块。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实践项目。
4.创新实践与劳动技能模块。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专业创造性劳动类课程、兴趣技能性劳动类课程、社会公益性劳动类课程。
四、制定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各专业要依据《国标》《目录》中各专业的指导性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标准,立足并对应学校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基础型拔尖人才与复合型卓越人才的目标,结合专业实际,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二)学分学时结构
1.各专业应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压缩学时学分。各专业毕业总学分原则上不超过160个学分(除五年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试验班外),其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15%,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5%。
2.学分计算
统一学分学时计算标准,不再按文理工科进行差异化设置,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1)理论教学板块:公共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均按16学时计1学分;
(2)实践教学板块:公共课程模块和专业实验类课程均按每32学时计1学分,实习实践类课程原则上1周计1学分。
(3)理论课内含实验/实践的课程,不足16学时的按理论课记学分,超过16学时的实验原则上要求独立设课。
(4)学分最小单位为0.5学分。
3.每学年分春、秋季两个学期,各19周。其中公共必修课及专业理论课教学周16周,文、理科专业实践教学周1周,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周2周。第1学期教学周16周且不设置实践教学周。
各专业要对实践教学周教学环节及内容进行科学设计、认真论证、合理安排,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体现专业特色。
(三)理论教学板块
1.公共课程模块
(1)公共必修课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课与公共实验教学进度表》执行,各专业如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分学时有特殊需求,可提出书面申请,由教务处组织相关单位协商解决。具体设置情况如下:
①思想政治及军理类课程:
课程名称 |
学 分 数 |
学 时 数 |
学 期 |
教学 周数 |
学时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讲 |
实 |
实 |
习 |
考 |
开 |
闭 |
||||||
授 |
验 |
践 |
题 |
查 |
卷 |
卷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1 |
12 |
36 |
|
12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2 |
16 |
32 |
|
16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3 |
15 |
45 |
|
3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4 |
15 |
60 |
|
20 |
|
|
|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2 |
32 |
5 |
16 |
32 |
|
|
|
√ |
|
|
|
形势与政策 |
2 |
32 |
1-8 |
16 |
32 |
|
|
|
√ |
|
|
|
军事理论 |
2 |
32 |
1 |
16 |
32 |
|
|
|
|
√ |
|
|
②自然科学类课程:
课程名称 |
学 分 数 |
学 时 数 |
学 期 |
教学 周数 |
学时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讲 |
实 |
实 |
习 |
考 |
开 |
闭 |
||||||
授 |
验 |
践 |
题 |
查 |
卷 |
卷 |
||||||
高等数学A1 |
6 |
96 |
1 |
16 |
96 |
|
|
|
|
|
√ |
|
高等数学A2 |
6 |
96 |
2 |
16 |
96 |
|
|
|
|
|
√ |
|
高等数学A1(生化环完全学分制) |
5 |
80 |
1 |
16 |
80 |
|
|
|
|
|
√ |
|
高等数学A2(生化环完全学分制) |
5 |
80 |
2 |
16 |
80 |
|
|
|
|
|
√ |
|
高等数学B1 |
3 |
48 |
1 |
16 |
48 |
|
|
|
|
|
√ |
|
高等数学B2 |
4 |
64 |
2 |
16 |
64 |
|
|
|
|
|
√ |
|
高等数学C1 |
3 |
48 |
1 |
16 |
48 |
|
|
|
|
|
√ |
|
高等数学C2 |
4 |
64 |
2 |
16 |
64 |
|
|
|
|
|
√ |
|
高等数学D |
2 |
32 |
2 |
16 |
32 |
|
|
|
|
|
√ |
|
线性代数 |
3 |
48 |
3 |
16 |
48 |
|
|
|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 |
48 |
3 |
16 |
48 |
|
|
|
|
|
√ |
|
复变函数 |
2 |
32 |
3 |
16 |
32 |
|
|
|
|
|
√ |
|
大学物理A1/B1 |
4 |
64 |
2 |
16 |
64 |
|
|
|
|
|
√ |
|
大学物理A2/B2 |
4 |
64 |
3 |
16 |
64 |
|
|
|
|
|
√ |
|
大学物理A1/B1(生化环完全学分制、数学类) |
3 |
48 |
2 |
16 |
48 |
|
|
|
|
|
√ |
|
大学物理A2/B2(生化环完全学分制、数学类) |
3 |
48 |
3 |
16 |
48 |
|
|
|
|
|
√ |
|
工程制图A |
2 |
32 |
2/3 |
16 |
32 |
|
|
|
|
|
√ |
|
工程制图B |
3 |
48 |
2 |
16 |
48 |
|
|
|
|
|
√ |
|
备注:《大学物理》理论课程,生化环完全学分制和数学类专业设置3+3学分的课,其余开设专业设置4+4学分的课。
③大学英语课程:
课程名称 |
学 分 数 |
学 时 数 |
学 期 |
教学 周数 |
学时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讲 |
实 |
实 |
习 |
考 |
开 |
闭 |
||||||
授 |
验 |
践 |
题 |
查 |
卷 |
卷 |
||||||
大学英语A1/B1/C1 |
2.5 |
48 |
1 |
16 |
32 |
16 |
|
|
|
|
√ |
基础类 |
大学英语A2/B2/C2 |
2.5 |
48 |
2 |
16 |
32 |
16 |
|
|
|
|
√ |
|
大学英语A3/B3/C3 |
2 |
48 |
3 |
16 |
16 |
32 |
|
|
|
|
√ |
|
大学英语A4/B4/C4 |
2 |
48 |
4 |
16 |
16 |
32 |
|
|
|
|
√ |
|
大学学术综合英语1 |
1.5 |
32 |
1 |
16 |
16 |
16 |
|
|
|
|
√ |
高阶类 |
大学学术英语视听说1 |
1 |
32 |
1 |
16 |
0 |
32 |
|
|
|
|
√ |
|
大学学术综合英语2 |
1.5 |
32 |
2 |
16 |
16 |
16 |
|
|
|
|
√ |
|
大学学术英语视听说2 |
1 |
32 |
2 |
16 |
0 |
32 |
|
|
|
|
√ |
|
英语写作与翻译1 |
1 |
32 |
3 |
16 |
0 |
32 |
|
|
|
|
√ |
|
雅思英语 |
1 |
32 |
3 |
16 |
0 |
32 |
|
|
|
|
√ |
|
英语写作与翻译2 |
1 |
32 |
4 |
16 |
0 |
32 |
|
|
|
|
√ |
|
英语学术演讲 |
1 |
32 |
4 |
16 |
0 |
32 |
|
|
|
|
√ |
④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在理论教学板块的公共必修课程中增设《劳动教育》课,共32学时,计2学分。
(2)通识选修课程按照《山西大学校本通识课程管理办法》执行,总学分要求为10个学分,学生须在要求修读的模块中各修读2个学分(1门课程),开设学期为2-8学期(五年制专业为2-10学期)及第一至第三学年暑期(五年制专业为第一至第四学年暑期。暑期只开设线上课程,限选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分为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四史”教育、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创业教育7个模块。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应至少取得10个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丰富美育课程资源,普及基础美育教育,每位学生必须修读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模块课程方能毕业,逐步形成人人都有追求美的理想、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展现美的平台的美育格局。理工类学生必须修读一门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课程,人文社科类学生必须修读一门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从创新创业教育模块选修一门课程。
课程类别 |
通识选修所含课程 |
学生专业所属学科 |
必须修读的模块 |
任选模块课程 |
通识选修课: 选修总学分 至少为10学分 |
1.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 2.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 3.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 4.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5.“四史”教育 6.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 7.创新创业教育 |
理工类学生
|
1.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2.“四史”教育四选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3.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 4.创新创业教育 |
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限大四学生选修) |
人文社科类学生
|
1.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2.“四史”教育四选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3.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 4.创新创业教育 |
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限大四学生选修) |
本轮培养方案修订之前入校的学生仍然执行原培养方案通识选修课程的修读要求。
2.专业课程模块
(1)主干核心课程的设置须符合《国标》《目录》要求。主干核心课程应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数,切实保证教学效果。有条件的主干核心课应实行教授负责制与课程团队制,并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编订课程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开展课程教学与改革研究。
(2)专业必修课中须在第1学期开设新生研讨课,可根据授课需要记0.5或1学分。新生研讨课应采取教授授课、小班组织的方式进行,主要为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习方法介绍等,建议有条件的学院积极探索新生研讨课和本科生导师制的结合。
(3)专业必修课中建议开设经典著作研读课程,将经典著作、经典文献引入课堂。
(4)专业选修课要注重系统性,突出前沿性、交叉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各专业要加强专业选修课课程梯队建设,杜绝因人设课,一人一课。
(5)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学分占专业课要求修读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专业选修课所列总学分数须为选修要求学分数的1.5-2倍,每学期开设课程须与教学计划对应,并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执行。
3.其他
(1)注重研究性教学
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口头讲解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理论探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增加教学互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建设
双语授课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学时50%以上的课程;全英文授课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学时100%的课程。理工类、管理类专业的双语授课课程比例须不低于10%。
(四)实践教学板块
1.公共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
学 分 数 |
总 学 时 |
教学 周数 |
学期 序号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军事训练 |
1 |
|
1 |
1 |
考查 |
|
安全教育 |
2 |
|
|
1-8 |
考查 |
|
体育1 |
1 |
32 |
16 |
1 |
考查 |
|
体育2 |
1 |
32 |
16 |
2 |
考查 |
|
体育3 |
1 |
32 |
16 |
3 |
考查 |
|
体育4 |
1 |
32 |
16 |
4 |
考查 |
|
体育5 |
0.5 |
16 |
8 |
5 |
考查 |
|
体育6 |
0.5 |
16 |
8 |
6 |
考查 |
|
大学物理A实验 |
1.5 |
48 |
16 |
2/3 |
理论+操作 |
|
大学物理B实验 |
1.5 |
48 |
16 |
2/3 |
理论+操作 |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0.5 |
16 |
|
2 |
考查 |
创新实践与劳动 技能模块 |
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
0.5 |
16 |
|
7 |
考查 |
创新实践与劳动 技能模块 |
备注:《计算机基础》课不再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学校将在通识选修课程的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模块中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如SPSS、Matlab、Python等)供学生选修。
2.专业实验模块
(1)各专业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特点,在保持本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按照基础层、专业层、综合提高层三个递进层次设计本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梳理相对应的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
(2)各专业应认真梳理实验项目,在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基础上,更新设计新的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比例应不低于80%。
(3)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验室建设规划,结合教师科研成果或与相关学科研究所(中心)联合进行科研项目成果向本科生实验项目转化,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至少2门,建设实操性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性实验项目,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逐步形成体现专业特色的、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实验课程体系。
(1)“毕业实习”于7或8学期开设,共4周计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于7-8学期开设,共24周计8学分。
(2)各专业结合专业性质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认真设计、安排实习实践项目,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实习实训活动,除毕业实习外,每个专业安排1—2个高质量的综合性实习实践项目。
(3)毕业实习统一计4学分,原则上各专业均须开设,确有专业特殊性可提出不开设申请,并提供相关论证依据。
(4)各专业要进一步规范实习实践的管理、考核,实习实践须以签订协议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鼓励有条件的专业进行长时段、集中性实习实践。
(5)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实际和培养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内容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同时,可根据需要在理论板块专业课程模块内开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课程学分学时由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但不得超过1学分。
4.创新实践与劳动技能模块
(1)必修部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分别于2和7学期开设,每学期计0.5学分,共计1学分。
(2)选修部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分 数 |
总 学 时 |
教学 周数 |
学期 序号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专业创造性劳动 |
大学生创新 创业训练 |
2 |
|
|
|
|
|
学科竞赛 |
2 |
|
|
|
|
|
|
专利发明 |
2 |
|
|
|
|
|
|
学术论文 |
2 |
|
|
|
|
|
|
…… |
1或2 |
|
|
|
|
|
|
兴趣技能性劳动 |
园艺绿化 |
1 |
|
|
|
|
|
生活设施维修 |
1 |
|
|
|
|
|
|
中餐烹饪 |
1 |
|
|
|
|
|
|
…… |
1 |
|
|
|
|
|
|
社会公益性劳动 |
志愿者服务 |
1 |
|
|
|
|
|
社会实践 |
1 |
|
|
|
|
|
|
…… |
1 |
|
|
|
|
|
创新实践与劳动技能模块的选修部分分为三个类别,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课程,学生须至少选修2个学分。
各专业结合专业实际,设置专业创造性劳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环节,鼓励本科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竞赛获奖、职业证书等成果的申报。
兴趣技能性劳动以特色课程的兴趣拓展和养成为主,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劳动获得感。可设置园艺绿化、生活设施维修、中餐烹饪等实践项目。
各专业立足专业特色优势,设置社会公益性劳动,开展专业性社会服务(如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开展运动技能、艺术审美等知识普及活动;依托法学、经济学、环境科学专业优势,开展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环境保护等宣传咨询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公益劳动,强化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灾害、疫情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各专业结合校团委、教务处等部门的相关工作,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基层团支部依托“社会实践”课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开展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了解党情国情民情社情。
(五)教学大纲
1.优化课程教学大纲,精准细化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可达成、可测量、可评价;每一章节都有精准支撑某一课程目标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明确,每一种考核方式的考核标准细化、可操作,让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标准共同支撑课程目标达成。
2.大力推进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革,在时代性和前沿性上下功夫,由各基层教学组织按照专业方向或课程群,对所属全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开展研讨论证。
3.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大纲。
五、其他
1.各专业应对专业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既要注意课程的先后衔接,又要注意不同类型课程及学时学分在各学期的均匀分布,特别是第四学年的课程安排,避免前紧后松。第1至第6学期理论教学周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6学时且不高于24学时。
2.研究所(中心)须主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学院与研究所(中心)要理顺机制、加强沟通、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实现学科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的融合。同时研究所(中心)要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本科生实验项目转化,建设高质量的研究性实验项目,进一步促进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
3.各学院要深入开展相关调研和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环节安排进行充分论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适用和特色创新。
山西大学教务处
二〇二二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