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31 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文件要求,结合《山西大学课程育人实施方案(试行)》的实践总结,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总体要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原则,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育人优势,注重优秀文化传承与科学精神培养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完善与优化课程内容供给,实现思想政治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牵头与配合单位
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后勤管理处、各学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
1.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山大特色的“思政课”品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建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从高级职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党政干部中选拔优质师资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团,扩大“文瀛思政大课堂”的引领力和影响力。
2.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学科建设带动课程建设,强化集体备课,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全面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性必修课,确保本科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开设硕士、博士研究生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硕士研究生至少选择1学分课程。
(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创新行动
4.大力开展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校本通识课课程建设为核心,依托学科专业的特色与优势,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以“感知山西”系列通识课建设为核心,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与山大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材;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劳动实践清单制度,构建“劳动课程+劳动实践”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5.深入开展专业教育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根据文史哲类、理工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艺术类等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深入研究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学科、专业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6.积极开展实践类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围绕“专业实验、专业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课程,深入分析课程内涵与特性。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注重学思结合和科学发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课程,注重团结合作与拼搏竞争,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体验世情国情,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分类培养,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大力推动企业(行业)导师进课堂,增强研究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实施课程育人质量提升行动
7.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持续创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走进马克思主义书屋”行动,进一步扩大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持续深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改革,打造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完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山西红色资源开发和运用;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专题教学改革,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挖掘山西教学资源,突出山西红色文化、山西传统文化,突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创新与成效的“三进”,讲好山西故事。
8.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立足于课程类型、学科专业特点,统筹布局,分类推进,积极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立项、建设工作,逐步扩大“课程思政”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力争在3年内,每个学科、专业至少建设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9.建立健全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准入与质量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并将其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新的时代要求”为原则,出台《本科生课程质量标准》《研究生课程规范》,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课程准入的必备要求;进一步健全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的重要准则。力争在5年内,每门课程均含有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10.建设完善山西大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立足于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思想政治课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持续建设与改进,围绕思政元素进教学大纲、进讲义、进课堂开展教学改革,编写典型教学案例。力争在3年内,面向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课程类型,建成包含30项以上精品案例的山西大学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持续深入地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保障机制
1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课程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育人工作办公室,全面指导和协调课程育人教学改革工作。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做好思想动员和舆论宣传,增强责任感,提高执行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职责使命,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12.加强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育人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育人教学改革工作提供资助,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山西大学教务处
二〇二一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