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管理制度

山西大学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31 来源:

山大教字〔20221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山西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文件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紧密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通过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总体目标

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科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创新性的劳动能力、培育主动作为的劳动精神。着力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具有山大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三、牵头与配合单位

牵头单位:教务处

配合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后勤管理处、计划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各学院

四、主要任务

1.科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构建包括“日常生活性劳动”“专业创造性劳动”“兴趣技能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四个模块的实践体系。其中,日常生活性劳动主要包括宿舍卫生、校园美化,专业创造性劳动主要包括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专利发明、学术论文等,兴趣技能性劳动主要包括园艺绿化、生活设施维修、中餐烹饪等,社会公益性劳动主要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基于专业特长的体育、美育、智育类社会服务性劳动。

2.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板块的公共必修课程中设置,共32学时,计1学分;“专业创造性劳动”“兴趣技能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板块中的“创新实践与劳动技能”模块,每项劳动项目1-2学分,学生须至少选修2个学分;“日常生活性劳动”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劳动实践项目,不计学分。

3.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日常生活性劳动”由学生工作部、后勤管理处制定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各学院据实记录学生劳动表现,建立“劳动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并纳入学生评奖评优体系;“专业创造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由教务处、团委协同各学院组织实施,并进行学分认定;“兴趣技能性劳动”由后勤管理处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防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制定考核细则,协同各学院组织实施。

4.大力加强劳动文化建设。宣传部协同各单位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宣传好、展示好广大师生和校友中的榜样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和优秀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5.积极开展评奖评优活动。以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日常生活性劳动”,评选“美丽校园优秀劳动集体”“美丽校园优秀劳动个人”;以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升为抓手,深入开展“专业创造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评选“山西大学科技之星”“山西大学公益之星”,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

6.着力打造劳动教育品牌。立足学科专业特色优势,鼓励师生走入社区和乡村,深入开展“山大学子走遍山西”社会服务活动,持续推进彰显山大特色的社会公益性劳动教育。依托体育、艺术专业优势,开展运动技能、艺术审美等知识普及活动;依托法学、经济学、环境科学专业优势,开展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环境保护等宣传咨询活动。不断挖掘不同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引导学生在工作、服务、奉献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五、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山西大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劳动教育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各单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明确劳动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制定年度劳动教育教学计划,并围绕相关项目开展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2.加强安全保障。劳动教育项目的各组织单位,要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切实关注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的适宜性;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操作规范,强化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要特别关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隐患,按照疾控、卫生健康部门及行业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并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

3.加强经费保障。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采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产学研协同育人等方式,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山西大学教务处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