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评建动态

厚植红色精神沃土 传承山西版画艺术——走进“山西红色经典版画印刷实践”课堂

发布时间:2023-05-10 来源:校报记者团

一笔一刀,百态尽显;一刻一拓,落墨有灵。版画作为艺术中一个重要的门类,集画、刻、印为一体,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而中国版画源远流长的历史,又为它增添了一股别样的民族风情。在山西大学开设的上百门公共选修课中,有这样一门课,将版画艺术与民族传统有机结合,丰富学习载体,在技艺传承的同时,感受榜样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红色经典版画印刷实践的课堂,在美的熏陶中厚植精神的沃土。


过去:“版画创作是一代代人磅礴力量的传递”

因循红色先声,在印刻中追寻革命文化的足迹。“山西红色经典版画印刷实践”选修课深植山西红色革命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经典故事内涵融入教学实践中。“整个课程的历史理论基础着眼于山西文化,在金元时期,山西中南部就是著名的印刷中心,我们一方面要延续传统文化血脉,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建构起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系。”在理论的讲授部分,老师带领同学们回望不同的历史时期,穿过当时的烽火硝烟,深刻体悟革命年代的文艺创作。通过欣赏一系列优秀的版画作品,重温红色文化记忆,通过对一个个红色故事的回眸,让信念之火永恒传承。在一幅幅中国化的造型语言中,同学们仿佛走进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从红色革命的摇篮地延安出发,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江浙地区包括上海、杭州等地的有志进步青年进入到延安地区,在延安建成延安鲁迅文艺学院,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以木刻为抓手,既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性题材,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武器,宣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回望革命战争时期,木刻从延安地区进入到晋察冀地区,在武乡地区、晋东南地区形成了一个敌后方的木刻宣传阵地,将红色文化的印迹散落在三晋大地。一大批革命前辈奋发进取,他们的精神事迹一直广为流传,包括胡一川先生、彦涵(刘宝森)先生等,他们积极融入农民运动实践,贴近农民生活,创作出喜闻乐见的文艺版画作品,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促进农村地区的文化宣传工作,促使党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红色气质。“艺术创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创作是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版画作品创作的意义,不仅是技术的传承,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延续,更是将一代代人坚守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传承了下来。



绵延的太行山下,流传的红色文化连绵不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立足于山西本土文化,从鲁迅先生到力群先生,一直到现在的山西大学,一直秉承着这种红色文化教育基因。“我们美术学院前身是山西艺术学院,山西艺术学院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合并到山西大学,形成了我们现在的美术学院。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是力群先生,所以我们的精神也是从这一脉红色文化精神中传承下来,这不仅是美术学院各专业学子的精神指引,我们更想通过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同学在艺术创作中体会到红色文化力量的传递。” 美术学院副院长、授课老师张桐源谈道。


现在:“大家认真上课的过程,也是修炼心性的过程”

“唰唰唰——”还未到达教室,便先听到了各类工具刻木划板的声音,空气中弥散着淡淡木香。版画制作的独到之处,是它不用缤纷的颜料,也不似寻常以纸笔为主,而是以刀代笔,刻木作画,经过油墨印刷后,便得到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老师在课堂上细心的指导,同学们手中的刻刀也仿佛拥有了生命:锋利与粗糙相遇,显现的是流畅的线条,生动的肌理,利落的轮廓;力量与硬度的碰撞,留下的是鲁迅先生深邃的目光,是和平鸽矫健有力的翅膀,是小女孩纯真柔嫩的脸庞。平刀、圆刀、三角刀……刀刀锋利但又暗含温柔;方点、圆点、平行线……刀法粗犷豪放而又不乏细腻。刀随心动,情随意显,构成一幅幅或丰满密集或萧疏简淡的画面。



在这节生动的红色经典版画印刷实践课堂上,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收获版画艺术知识。亲身的动手实践令同学们真正将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沉浸式感受红色经典文化内涵,同时增强自身对美育文化的理解。2022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郭洲培在制作版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不易,并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钦佩与敬重之情:“这门课让我们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对革命产生视觉上的震撼以及更深层次的记忆,我们在刻版画时好像就能体会到当时前辈们刻版画时的严肃与认真,越是往后学习实践,越是能体会到其中的不容易。”2020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王磊表示,自己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了解到版画的制作技艺,更对版画的艺术价值有了深刻的体验与认识。



朱光潜先生曾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成功的美育,能够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帮助学子涵养性情、提升修养。同学们从最基础的描摹、再到使用各类工具进行绘刻、还有刻制完成后的印刷,每一步的操作都需要静心沉稳,不能心浮气躁,大家认真上课的过程,也是修炼心性的过程。“与传统的理论课不同,我很喜欢这个动手能力强的课程,上课的过程生动有趣,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虽然步骤很多,需要耐心慢慢雕刻,但我很享受这个投入的过程。”2021级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靳鸥楠说道。在铜、木版工作室里,是一幕幕同学们伏案专注的身影,一步步刻就出红色文化的模样,文化经典的内涵就在一刀一刻间流传。



张桐源老师谈道:“同学们都很用心地对待课程,我也希望能够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2021级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赵帆是这门选修课的学生之一,她深有感触地说道,“刻板的过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简单,很容易将所要保留的部分刻掉,就不得不重新开始。而且在印刷的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油墨的用量,还有掌控不好印刷力度就会导致纸张印刷作品的失败,这就需要我们做事有耐心,而且不能轻易放弃,对比革命时代的生活环境,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去做好这些事情。”授课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重将具有题材性的红色经典融入教学实践中,比如土地改革、抗日战争等,同时积极融入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将明代的传统饾版技术拓展到综合叠印饾版技术制作,让同学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体悟红色经典文化的精神内核。

勾勒形状、绘就边缘、印刻深浅……历经一道道的创作工艺,一幅幅精彩的版画作品方能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触觉抵达,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版画创作实践过程的不易,也在不知不觉中悟到红色精神的要义,体会艺术对师生精神的滋养。这种美育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同学们丰盈思想、温润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对今后的工作学习有所裨益,也会为今后的实践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未来:“我们对美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

“山西红色经典版画印刷实践”作为校本通识课程,选择这门课的大部分是非艺术类专业的同学,有同学在开课前会担心自己缺乏美术基础,不能适应老师的授课进度,但是一进入课堂,大家的顾虑就被打消了。课堂上,张桐源老师从版画制作理论开始讲述,带领同学们了解版画发展的历史沿革,再亲自示范,指导大家临摹经典作品,演示刻刀的使用、纸张材料的选择……点滴细节都秉承了手工艺制作领域“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养方式。老师还在授课时有选择地让学生去感受红色经典版画的题材性,了解画面布局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惊喜地发现:“很多非艺术类专业的同学都能很好地控制画面,他们对形的捕捉能力很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家刻画的也越来越细致。”

课堂上的动手实践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小小的版画作品带给大家满满的“获得感”。张桐源老师利用大家的兴趣,继续引导同学们从视觉上对应图像,探索艺术创作中“形的边缘”,从视觉和触觉中去感受美,“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大家的美学素养”。谈到美学素养,张桐源老师表示,从红色版画校本通识课出发,期待未来美术、音乐等学院能够开设更多实践课、公共课,真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也是从美育角度提升与拓展美育的范畴,从理论与实践角度理解美的概念。”


179fcaecc7794cd4959b20455cd35b3d.png


一幅幅版画看似渺小单薄,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自典雅古韵中诞生,在漫长岁月的大浪淘沙中留存下来,最终与同样拥有着坚韧品格的红色山西不期而遇,在烽火年代创造新的文化与精神记忆。毋庸置疑,版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山西的红色基因具有天生的相似性与亲和力,二者共同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红色精神。把握好“非遗”传播与红色精神传承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精髓与要义。在山西红色经典版画印刷实践的课堂上,“非遗”与红色基因的有机结合不仅保护与弘扬了非遗中的红色基因、继承并发扬红色精神,更促进了非遗中红色资源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激发新一代对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新活力。




今年是张桐源老师第一次开设山西红色经典版画印刷实践这门课程,他将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同学们做小型汇报,主题既包括红色文化传承,又囊括版画学习心得。一学期的课程很快就会结束,但是师生们对美的探索一直不会停止。“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不单单要提升学科水平,更应该同步营造优秀的文化氛围。校园中每处雕塑、壁画、文化墙、小景的细节,都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师生的美学感受。学院将探索通过音乐、舞蹈、美术、招贴等艺术形式,引领同学们感受不同校区的文化区别,感受散落在校园中的现代性与艺术性,打造真正属于山西大学这所百年学府的美育特色,通过宣传形成集体意识与空间,向山西省、甚至全国的高校进行辐射。

艺术大师靳埭强说:水墨和色彩,本身并无意义,最重要的是创作者给予它们意念,而又能运用它们传递讯息。同样的,学习美术的过程,也是接受和吸收创作者甚至创作时代传递的讯息、意念的过程。立德树人,以美化人。山西红色经典版画印刷实践课程以版画作为载体,通过生动趣味的课堂给学子们留下丰厚的视觉印象、精神印记,在培养学子们对美的感知与创造能力的同时,也为他们领略国家之魂、信仰之美提供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入口,必将为山大学子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