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师生风采

立德树人好老师 | 让育人成为最美的“化学反应”——记山西大学2024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获得者陈红平

发布时间:2024-09-10 来源:

image.png


  生活中,烟花的生产者常常会利用焰色反应,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有这样一位化学教师,他将自己的教育情怀融入他所热爱的事业,让育人成为了最美的“化学反应”。2024年3月初,山西省教育厅发布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模范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的公告,在获得“山西省模范教师”称号的81名省直单位的个人中,陈红平是为数不多的中学教师中的一位。

  陈红平,参加工作25年,来到山西大学附中已有十年光景,他以自己的实干、敬业与爱心收获了一颗颗沉甸甸的育人硕果,在自己的“当打之年”成长为山西省中学教育的中坚力量。


埋头苦干 促成“化合反应”

  1999年,陈红平从山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从此便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因为踏实肯干、表现突出,2012年,34岁的他成为中小学高级教师,同年被评为山西省教学能手。

  为了进一步提升育人能力,磨砺教育本领,2014年,陈红平毅然辞去旧职,来到山西大学附中——这所被誉为“山西省基础教育排头兵”的中学,从头再来,重新起步。为此,他埋头苦干,时刻以一个新人的定位来提醒自己。每天天还不亮,他便来到学校,站在了教室门口;每夜星月高悬,方才离开教学楼回家。除去休息日,他基本每天都保持着超过13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刚入附中,他就勇担重任,担任普通班班主任、化学竞赛教练和竞赛班高考科目老师。经过对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刻苦钻研和认真教学,2016年他所带化学组竞赛学生全部进入省队,最终在国赛中取得了2金1银4铜(2个集训队)的好成绩。2017高三时,他同时承担竞赛班、实验班、普通班三种不同班型的化学教学工作,并兼任理综备课组长。当年高考时,附中升入清北达到48人,其中陈红平所带的几个班里就有27人,包括山西省理科状元鲍嘉晖。

  随着附中高考佳绩的不断更新,陈红平的教育生涯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2017年,他开始担任实验班班主任,承担竞赛班和两个实验班的教学任务,并兼任化学备课组长。2020年,在实验班班主任的担子上,他又升任年级组长,兼化学学科中心主任。

  面对挑战,陈红平埋头苦干,咬牙坚持,真正践行了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他积极研究和把握高考改革动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潜心育人,先后指导新入职附中的张敏、南丹阳、张舒绮等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并被太原师范学院聘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在中国教育学会2018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系列活动中,陈红平指导冯伟老师进行了“苯”展示课的教学,获得一致好评。在他的带领下,山西大学附中高中化学组先后举办物质结构模型大赛、元素周期表制作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并在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进行了项目成果展示。在山西省第八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中,附中高中化学组获得了省一等奖的佳绩。

  这些都为山西大学附中获得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诸多名校的授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敬业奉献凝聚团队“黏合剂”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打工人”可能多多少少会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然而,在陈红平的身上,职业倦怠感完全不存在,只能看到他十年如一日的敬业与奉献。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园丁,没有辛苦的耕耘是不可能有好收获的。”

  每天超13小时高强度工作的背后,是陈红平“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付出与坚持。这些年来,因为久坐办公与伏案备课,造成了他腰肌的劳损与左肩肩周炎的加剧,对此他依然忍痛坚持工作,确保不让学生落下一节课;随着疫情期间网课教学的持续开展,过度使用电脑备课上课、利用手机答疑解惑,又导致了陈红平左眼角膜上皮细胞脱落,不得不暂时休息两天来缓解,然而放心不下高三年级的他却坚持用手机“遥控”工作;今年年初,他又因肾脏结石住院治疗,接受手术……面对不时袭来的波折,陈红平始终秉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坚守在教学与管理的一线。

  陈红平的敬业奉献,不断感染着与他并肩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即便是在高三封闭教学伊始便不幸感染新冠病毒,陈红平在尚未完全康复的第三天就站在了岗位上,激发了年级的老师和同学战胜病毒的信心。最终,在附中校领导及时准确的指导下,在全组老师的密切配合下,陈红平带领的年级虽然经历了三次线上教学、一次封闭教学,但仍然在2023年6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清北录取49人,985率65%左右,211率85%,一本率98.6%,二本率100%。

  担任年级组长以来,陈红平都是从高一起就积极落实精细化管理,将敬业精神发挥到极致:每周内,他会积极协调班主任团队落实学生日常管理,助力各班形成并保持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月考后,他与年级各备课组长及时沟通,落实新课标变化,交流考情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即便在疫情时的线上教学期间,每周也都要组织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碰头会,及时解决线上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在关键节点上,陈红平及时指导各班、各学科开展学情分析,诊断教学得失,适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和课堂教学方法。

  陈红平和同事相处,始终以诚待人,用真心换真心,慢慢地与身边的同事成了家人、朋友。而他身上始终如一的敬业奉献,也让整个年级组的老师都备受感染,大家并肩携手、恪尽职守、教书育人,“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的话语一度成为附中热词。

  面对周围“以校为家”的赞誉,他常常谦逊地将此归功于同事:“附中老教师身上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便是敬业奉献。”


以情育人生成成长“催化剂”

  “25年中,有21年都是班主任!”说起这话时,陈红平的话语里流露着自豪,而自豪的背后更是满满的真情。

  在给新手班主任进行培训时,陈红平常常诚挚地提醒——“对学生要‘严而有爱’”。他自己也是这样践行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日常行为严格管理,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规范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爱生如子,及时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与他们交流,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与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育人,不仅在于每次知识的传授,也在于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陈红平常在课堂上列举生活例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也会在平时活动中积极把握教育契机,全方位育人。2020年冬,陈红平还带领学生参观了太钢集团和中国科学院煤化所。通过观察思考,孩子们加深了对化学学科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通过观察理解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各个环节,孩子们也将化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了书本之外的专业知识。

  育人育心,育心更在用情。2020年3月下旬到4月下旬,附中高三年级开启了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次集体封闭教学模式,陈红平的周课时数也达到了43节。即便如此,每晚11点后,陈红平常常来到学生宿舍,关心他们的吃穿与起居,开着玩笑排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他对每一个孩子关爱的实际行动,与他为每一个家庭负责的切实态度,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一个又一个三年里,有324班屡屡成绩班级垫底却难以戒断手机的李正昊同学,是陈红平一次又一次的谈心鼓励,让这个孩子渐渐重拾信心,从入学时的382名升入国内知名高校——东南大学;也有从附中371班升入南开大学学习心爱的化学的赵瑞佳同学,来信中的动情剖白:“连我都要放弃自己的时候,您还愿意相信我,您坚持找我谈话,鼓励我,没有您就不会有我后期触底反弹的时刻。”……辛勤的汗水与不竭的关爱,最终也换来了丰收的喜悦:2020年,陈红平自己的班级高考均分高达643.8分,全部同学达到985院校录取分数线;2023年,班级高考均分达到624.9,所有同学达到“双一流”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理念与系列教育讲话精神深入人心,陈红平不断对标自身,积极履行岗位职责,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他于2021年9月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23年12月28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最让我专注的就是上课,最让我感到满足的就是学生的进步”,陈红平朴素的话语,何尝不是对立德树人初心的坚守。

责编 | 瑄   瑄

二审 | 范艳华

三审 | 张   捷